衢州党建

血汗铸就丰碑——大力山村千名“愚公”艰苦奋斗凿筑翻身路纪实《衢州日报》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18/6/27 9:24:11

血汗铸就丰碑

——大力山村千名“愚公”艰苦奋斗凿筑翻身路纪实


7.2公里的盘山公路,149个“S”型大弯道,15座山涧石拱桥,60个山涧涵洞,平均坡度7.1。这就是龙游县石佛乡大力山人不屈不挠用钢杆、锄头凿筑的翻身路,这是一座向贫穷和封闭开战的丰碑。

5月5日,我们第五采访组来到了深居大山中的大力山村,望着这盘卧在海拔900多米高的大山间的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钢杆声、山炮声、铁锤声杂夹开山凿石的人们的吆喝声,向我们述说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重重叠叠的大力山给她1000多位儿女带来的是祖祖辈辈贫困和闭塞。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大力山村时至今日仍是远近出名的贫困村。封闭使山里丰富的资源运不出去;贫困使外面的姑娘不愿嫁进山,本村的姑娘不愿蹲穷窝,年轻人舍家远出打工,与其困在大山里苦熬,不如闯出去找富。

双脚走不出贫穷,双肩挑不出富裕,大力山村要脱贫致富,必须修筑通向山外的公路,依靠滚滚车轮栽来幸福的生活。1995年,新调整的村领导班子狠下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干。”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卓彦庆更是斩钉截铁:“修不通这条路,我就不当这个支书。”

“开公路用到我家的山、地,不要分文补偿”;“多少义务工尽管派”......朴实、憨厚的乡亲脱贫致富的心情更加迫切,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真诚使村干部修路的信心倍增。

开山辟路是大力山几代人的心愿,只因缺钱少力,路成了一个难圆的梦。但靠等靠要圆不了梦,只有用自力更生的愚公移山精神来改变贫困和封闭的面貌。1996120日,这是一个值得记载的日子。在飒飒寒风中,全村在家能上工地的男女老少共500多人,扛着锄头、大锤、钢杆,背着畚箕齐刷刷地来到了大力山脚。开山的第一炮,石破天惊。从此,狂风暴雨、严寒酷暑,挡不住大力山人开山筑路的锄。

最远的白佛岩自然村离开工地有5公里多路,要翻三个山头才能到工地。没人招呼,每人早上天没亮,全村人就打着手电筒,带上干粮,往工地赶。渴了喝两口冰凉的山溪水,饿了就在路边搭个灶,热一热冷饭,泡上一碗酱油汤,吃饱了接着干,直到天黑,才打着手电筒回家。

村里向在外打工的村民发出“速归”急电,凡接到信的,没有一个不如期而归。梅二自然村的卓志成兄弟四人在北京打工,每天收入在30元以上。一接到村两委的信,没二话,当天夜里就和其他在京的七八个同乡一起启程回家。杭州、上海、广州的打工青年都纷纷回家参战,他们与村里人一样修路的决心是坚定和一致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大力山人却在从未有人走过的地方劈出一条路来。最高的路坎有两层楼那么高,全是山里的土石匠们自己砌的。然后又移山填沟,夯实路基,磨掉了多少根钢杆、多少把锄头,用坏了多少只畚箕,挑断了多少根扁担,谁都记不清了。

村民卓彦圣在劳动时不小心被树根绊了一跤,一个踉跄,头撞到了旁边的电杆拉线上,眼角被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血流如注,缝了十几针,花掉医药费200多元,村里提出要给他补贴。他拒绝了,“路早点修通,流点血又算得了什么,还是把钱用在开路上吧。”

村民童水清在测量时不小心一脚踩在刚砍掉的小竹茬口上,刺破鞋底后扎破脚后跟六七厘米的皮肉,当场就痛得昏倒在地。村民们用椅子把他抬回家,伤口还没愈合,他又一拐一拐地出现在公路测量现场。

村委童水林联系的是五十田垅自然村。他已患骨质增生多年,偏偏在这时病情加重,脚一着地就疼痛难忍。为了不使全村工程拖后腿,他拄着木棍,走2公里多路下村挨家挨户做工作。村里的工地离他家又有2公里,村民们说:你不去,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可是他还是放心不下,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比谁都早到工地。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群人,一个共同的心愿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所有的苦和累都在天平上失去了分量。

村民卓雪林一家三口都上了工地,孩子出生不到6个月。饿了喂几口奶,困了就把树荫当床铺。今年才4岁的童金,天天背着小锄头,跟着父母亲上工地劳动,身上被晒得漆黑,大家笑他是“小乌金”。他只知道咧着小嘴笑。孩子们放学回家,都往工地跑,他们也懂得多倒一畚箕土,村里就有望早一天通车。

上蒋村村民毛樟树原是开中巴的个体户,听说村里开公路需要空压机,就毅然卖掉中巴车,花1万多元钱买了台空压机,承包了全村公路的打钻、爆破任务。山外老板愿出每天140元的高薪,他没去。可村里每天只给25元,要求每天钻洞20米。他说:“外面的钱是赚不完的,但为村里出力,像这样大的事,一辈子也就那么一回。”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旦有了不倒的精神支柱,高山也会低头让路。短短一年时间,大力山人共投劳2万多工,7.2公里的第一期主干线工程终于在1997年来临之时开通了。

1997年126日,又是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可通车的喜庆却让大力山人热血沸腾。全村男女老少像过年一样,换上新衣服,早早来到通车典礼现场,山头路边挤满了人。村民曾荣发和儿子搀着93岁高龄的老母亲赶了1公里多路来了。老人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汽车开到大力山,激动得老泪纵横,一股劲地念叨着:“还是共产党好,把公路修到山上来,我这辈子没白活。”

大力山人的苦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所有关心着他们的人。公平村对占用他们村的田和山,未收分文补偿;县里也把他们第二、三期工程12.5公里支线建设列入了人大议案,并拨专款20万元;乡里也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挤出十几万元钱,驻村乡干部也和村民一起劳动在工地上。所有这一切鼓舞了大力山人的高昂斗志,主干线工程刚结束,支线建设又开工,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600多米。“按此速度,不到2000年就可完成全部工程计划,大力山的每个自然村都能通公路。”村党支书卓彦庆充满自信地告诉我们。

这是一条翻身致富的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随着公路的延伸,打通了与外界的大门,大力山上的资源逐步得到开发,木头、毛竹、竹笋、杂木的价格成倍提高。全村2600亩毛竹林已完成低改900亩。村里还打算开发高山蔬菜,成立山杂货收购站,以进一步带动山区经济,走向山外的大市场。

我们下山时,太阳已偏西,身后传来阵阵爆破声和“隆隆”的风钻声,空谷回音,震撼着沉睡多年的大力山,也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衢州日报》头版   199763

记者:毛国华  葛志军  吴跃明  陈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