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

(拥有县级网站6个)

衢州党建

开化:音坑乡“五千工程”探索创新留才、引才、育才“三步法"营造乡村振兴新生态

文章来源:开化组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7/29 11:05:59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五千工程”,音坑乡坚持以人才振兴为牵引,探索暖心服务、改革创新、技能传承的留才、引才、育才“三步法”,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破解难留、难引、难育等乡村人才发展难题。截至6月底,全乡共有本土人才52人,成功招引外来人才8人;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12次,累计1100人次参与。
以暖心服务为基,让本土人才留得住
      以“千名乡贤回乡村”为立足点,利用音坑“离县城不远、离自然很近”优势,大力动员乡贤回乡反哺。一是整理“人才册”。通过走村入户深入详尽摸底调查,并分类形成具备商界企业家、专家学者类、海外人才类、部队领导类、政府机关类等五大类人才的《音坑乡本土人才册》,实行动态管理。据统计,全乡共入册本土人才85人,其中商界企业家53人、专家学者类10人、海外人才类6人、部队领导类3人、政府机关类13人。二是增设“平台站”。合理设置打造“传统文化实践站”“食尚下淤实践站”“甜蜜事业实践站”“乡村工匠传承站”“户外研学实践站”等5个样板人才平台站,以“拎包入住”形式专供本土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如本土农家乐经营人才叶小平首个入驻“食尚下淤实践站”,每年营业性收入达60万元,带动1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共有7位本土人才成功入驻“平台站”。三是搭建“沟通桥”。瞄准中秋节、春节的返乡大潮契机,高质量谋划开展一年两次的本土人才荟萃座谈会,积极鼓动本土人才回流,让本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中真正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骨干力量。如2020年春节前夕组织举办“金溪画廊·话乡音”主题乡贤恳谈会,共有30余名寓外乡贤齐聚一堂,共叙桑梓。

以改革创新为先,让外来人才招得来
      紧扣资源、政策、环境三大引才要素,以项目引人才、人才带项目为切入点,促进“千名人才帮乡村、千个项目富乡村”。一是列出一份资源清单。全面地毯式摸排村集体资源,并将其划分为可招商类、助消薄类、惠民生类等三大类村集体资源,形成各村必备的村级资源清单,并通过土地提前流转等实招,为招引外来人才入驻腾出空间、争取时间。如下淤村利用其前瞻性目光,提前收储29幢老宅、奇蜂寨综合体,流转山林、田地等共计300余亩,成功引入果栖项目、源上精品民宿、汉唐香府二期、艺宿家等项目。二是出台一套激励政策。制定出台一套“补助+配套+免租”激励政策,并前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宣讲政策,利用高端外来人才名气响、流量大、效应好等与生俱来的优势,擦亮音坑乡“后花园”金名片。如音坑乡利用“补助+配套+免租”激励政策成功吸引北京农道宋庄工作室的国家一级作家、画家赵丽华、陶艺大师周相春、精酿酒师陈进等艺术家首批入驻下淤老宅。三是优化一个发展生态。成立外来人才合作与服务办公室,隶属大服务模块,切实提升人才发展生态。同时,按照组团联村要求,创新实行“组团联才”机制,即一名班子成员联系若干名本土或外来人才,通过多联系、多交流、多提升,进一步深入打造人才发展生态。目前全乡13名班子成员分别联系6-8名人才。

 

以一呼百应为要,让新生人才育得好
      按照“五千工程”要求,围绕“育才为本”目标,大力开展培育本土人才系列行动。一是用好乡村振兴讲堂这个大平台。以姚家“红窑讲堂”、下淤“金溪讲堂”为中心,辐射打造底本“红橘讲堂”、城畈“丰收讲堂”等中心讲堂,实现四大片区中心讲堂全覆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将讲堂切实打造成育才养才大基地。如开化养蜂大王夏晨定期在各中心讲堂开展中蜂养殖轮训,通过手把手传授养蜂技能,成功培育以什城村低收入农户周忠生为代表的其他17位中蜂养殖新生达人。二是织好大才带育新才这个关系网。构建“1+X”大才带育新才体系,即以培育本土人才为主,一名本土或外来人才带育若干名后生人才,根据带育成果给予双方一定的人才资金补助,若成功带育低收入农户资金补助翻倍。如吴府竹艺创始人吴政利用自身竹艺品编织技能免费招收学艺弟子20余人,并为其提供拓宽竹艺品销售平台,助力农户增收奔康。三是办好人才技能PK赛这个大比拼。结合“一月一提升”党建擂台赛,组织开展分别以网络直播带货、果蔬种植、传统技艺、乡旅经营、茶道表演、插花艺术等为主题的人才技能PK赛,评选出“乡村三王三师”,即带货王、果蔬王、运营王、工匠师、茶道师、插花师,并当场聘任为音坑乡新生代本土人才。目前,全乡已开展茶道表演、插花艺术技能PK赛各1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