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

(拥有县级网站6个)

衢州党建

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从国家层面推动形成更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衢州发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5/28 14:58:13
      今天,钱江晚报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在头条位置刊发了该报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的专访——《从国家层面推动形成更文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全国两会上,徐文光把“公筷公勺”这一餐桌文明的话题带到了会场。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他建议把衢州等地推广“公筷公勺”的做法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并且从国家层面予以推动。

公筷公勺和分餐制首次写入浙江省地方性法规
动真格,衢州一餐馆未使用公筷被开罚单
本报专访全国人大代表、
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
从国家层面推动形成
更文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后批准,《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5月22日起正式施行。
      这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首次将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写入浙江省地方性法规,引发大家的关注和热议。
      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也把“公筷公勺”这一餐桌文明的话题带到了会场。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他建议把衢州等地推广“公筷公勺”的做法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并且从国家层面予以推动。
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 梁臻 摄

      9旬老翁的一封来信
      催生衢州“公筷行动”


      今年春节期间回衢州,一块城市宣传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打造一座‘使用公筷的城市’”。
      这是衢州多部门联合向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倡议。
      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徐文光也从这一餐桌“小事”说起。早在2018年9月,衢州就提出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一行动按下了“快进键”。
      这份“公筷行动”的情愫,与一封九旬老翁的来信有关,“2018年9月,我收到一封3000多字的手写长信,这是一位90岁高龄的市民给我写的,他在信中分享了自己家20年坚持用公筷吃饭的做法,呼吁政府从文明和健康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行公筷制度。”
      这封来信,当时就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的高度重视。本报也曾以《手书3000字长文衢州九旬老人吁请推行公筷制》报道过。
      “我们当年就向社会发出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并写进《衢州有礼市民公约》20条;2019年,我们又将‘餐饮服务机构提供桌餐服务时应当配备公筷公勺’写进了地方性法规。疫情发生后,我们又提出《餐饮业复工‘10个100%’要求》《‘公筷公勺进家庭’十一条》等刚性配套举措,启动了把使用公筷公勺等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千村修约’行动。”
      徐文光说,从倡议倡导,到行政推动,到立法修约,全民推广、全面普及,让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工作层层推进,效果逐步显现。不久前,浙江全省公筷公勺推广调研交流活动放在了衢州举行,受到与会人员点赞。
一部地方性法规还不够
      希望能从国家层面进行推动
      今年4月,《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经衢州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全票表决通过予以批准,于5月22日起正式施行。
      这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引发了很大的反响,条例规定,“餐饮服务机构应当配备公筷公勺或者提供分餐服务,被作为义务性规定并设置相关罚则”,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创。
      这部法规落地施行之后,很快产生了效应。就在5月26日中午,江山市市场监管局双塔所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江山市区某饭店未使用公筷公勺行为给予罚款50元的处罚,并当场进行教育,引导改正。
      这也是衢州市开出的首张未配备公筷公勺或者未提供分餐罚单。
      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徐文光着重谈到了这部地方性法规出台的背后故事。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多种多样,衢州在地方实践中主推的‘聚餐用公筷’‘见面作揖礼’‘不随地吐痰’,应该说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响应支持,但此前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
      徐文光进一步解释说:一方面,缺少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撑,刚性的约束力不够。目前除“不随地吐痰”有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外,“聚餐用公筷”“见面作揖礼”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支撑,尤其是缺少规范性、强制性、约束性,对违反的情况,缺乏相应的惩戒手段和措施;另一方面,市民习惯成自然,仅靠地方推动效果不够明显。随地吐痰是陋习,见面握手、吃饭合餐也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加上现在社会互联互通,人员流动频繁,仅靠一城一地推动更是难上加难。
      针对这些问题,徐文光也提出了建议:这些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既需要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推动,也需要区分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对象,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做到“提倡+强制”。
      “比如说,使用公筷公勺,在政府机关食堂、餐饮服务行业等公众场所,应该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予以强制推行,对没有按要求做到的,要设置相应的罚则;对市民居家用餐情况,更多的应该是倡议倡导,并在文明创建检查考核等内容中予以体现,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为此,针对如果更有效地推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徐文光也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纳入相关法律体系。

      建议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新增或修正有关“聚餐用公筷、见面作揖礼、不随地吐痰”的条款,为三项举措的执行推广提供刚性约束和法律支撑。
      二是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系。
      建议将三项举措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中央文明办在全国范围内倡议。落实情况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作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评价内容,倒逼各地推广实施。
      三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建议将三项举措纳为校园文化教育、家庭礼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党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托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宣传推广,进一步增强社会共识,让其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四是纳入相关行业标准。
      建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部委能够指导督促相应的行业协会将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礼、不随地吐痰等纳入行业标准,作为星级酒店评定、民宿等级评定、餐饮行业评定等的硬性指标,充分发挥行业标准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