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

(拥有县级网站6个)

衢州党建

以实干诠释初心 用担当践行使命!——2019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文章来源:衢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3/25 15:10:14

       风雨洗征程,回眸满堂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现全程全面高质量、率全省之先完成市县乡机构改革、围绕促进“两个担当”完善抓人促事制度体系、抓细抓实基层治理“三联工程”、搭建“五位一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平台、全力推进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建设……回眸2019年的衢州组织工作,可谓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这一年,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引领,深入推进各项重大任务、重要工作,积极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办好了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为衢州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固根铸魂

忠诚践行初心使命

       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就是党员干部践初心、担使命的时候。

       市委组织部坚持把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加强分层分类指导,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深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践行总书记寄予衢州的“八个嘱托”,围绕“八个聚焦聚力”,以主题教育为牵引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主题教育期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开展“学三老、守初心、担使命”大学习大讨论,扎实开展“包乡走村”三服务活动,深入抓好“9+1”专项整治,帮助群众化解了一批最急最忧最盼的难题。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更是开出了辣味,体现了战斗性。

△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我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举措

       省委书记车俊同志在衢州指导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和调研时指出:“衢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章法、有特色、有声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效。”中央第二巡回督导组组长陈际瓦同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发同志也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车俊书记在柯城万田乡调研主题教育工作


△陈际瓦组长在江山浔里村调研乡村振兴讲堂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组织系统持续深化巩固主题教育制度,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把打好“两战”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第一时间制定下发《发挥党组织优势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十条意见》,发动各级党组织、党员群众投身战“疫”一线。在农村深入推进“三联工程”,7.2万名乡村党员干部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在城市组织开展“包区清楼”行动,5800多名机关干部包社区管小区、清楼栋当楼长。制定“20+10”激励关爱举措,市本级组成16个志愿服务团,为259名一线医务人员家属开展“一人一帮扶”。深入战“疫”一线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政治素质考察,全市“火线”提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人,优先晋升职级5人。

      同时,把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使命。2019年2月10日(大年初六),即响应省委“三服务”号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部署开展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五百行动”,一年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等难题407个。今年,又主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将组织部门组团服务扩展到115家民营企业,以“服务组团+服务专员”有力服务了企业发展。

帮助协调红木小镇融资问题


组团服务桔子花开

       在全市组织系统的有力组织、广泛发动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投身、积极参与,全力服务保障“两手硬、两战赢”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人促事

锻造新时代衢州铁军

       事在人为、抓人促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人”的布局有效保障“事”的布局。

       以机构改革为牵引,深化改革赋能。全省机构改革动员会后,全市2天完成新组建部门集中挂牌,5天完成领导班子配备,10天完成人员转隶和办公用房调整,50天市县乡完成“三定”制定工作,率全省之先完成市县乡机构改革。同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人事调整,稳妥实施“7+8+8”工作计划,即制定坚持党的领导等7条基本原则,出台了选拔重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等“八个一批”政策意见,开展年轻干部调研等“八个步骤”,共调整干部295名,充分体现了政治导向、担当导向、基层导向和选用年轻干部导向。

       着力走活“一盘棋”,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大力推进科级干部跨部门跨区域交流,全市交流调整科级干部297名,带动市县单位轮岗交流科级干部630名。特别是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组织开展政法系统科级干部跨部门跨区域交流,得到省委书记车俊等领导批示肯定,受到中组部、中央政法委高度关注。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清理规范,共精简编外用工5144名,精简比例达25%。稳步推进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全市晋升干部5176名。从严规范一般干部调配,制定出台《衢州市市级机关单位科级及以下公务员转任办法》,对公务员转任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我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举措

       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围绕促进“两个担当”良性互动,将抓人促事制度体系从“1+8”升级为“1+12”,突出政治标准,深化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专项考察,对市县104个领导班子、97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政治素质调研分析,年内209名政治立场坚定、勇于担当的市管干部得到提拔使用。经验做法受到中组部高度关注,一万多字的实践调研报告入选中组部《好干部标准实践方法研究》丛书。

△各大中央媒体纷纷宣传我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举措

       坚持为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优机制。健全干部分档管理和实绩考评机制,对57名一档干部加大使用力度,18名三档干部进行约谈提醒或组织处理。健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养机制,对直接掌握的三百名左右经济管理类干部、城市建设类干部、市域治理类干部进行精准培养。优化乡镇党政正职队伍培养机制,差异化分析研判103个乡镇党政正职表现,提拔重用12名优秀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健全乡镇模块化运行机制。构建以大党建、大经济、大治理等六大模块为主体的“基层大部制”运行模式,建立健全县乡职责边界和县级部门权力“两张清单”,赋予乡镇党委对派驻干部的指挥协调、管理考核、推荐提名“三权”,实行“岗位赋分、模块评分、组团积分、专项加分”“四维考核”,增强了基层治理“人”“事”合力。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表彰党建治理大花园“先锋战士”

       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推荐市营商办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8名干部被评为“省担当作为好干部”,3名干部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市委先后两次在全市性大会上表彰先锋战队124个、先锋战士132名。疫情防控期间,市本级先后通报12批次先进典型,涉及34个团队、128人,均第一时间进行了记功表彰,营造了唯担当者进、唯实干者强的良好氛围。

大抓基层

为党的事业强基固本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一年来,坚持以“三个三”基层党建为统领,聚焦提升组织力这一核心,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治理功能。

       抓细抓实基层治理“三联工程”,通过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发动各级党组织深入一线、服务群众。依托“三联工程”,江山上余垃圾发电项目实现原址原建,衢江举村乡在抗击台风“利奇马”袭击中经受住了大战大考、实战检验,得到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批示肯定。

△洋坑村抗洪救灾中,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三联工程”的作用,积极组织疏散与救援,成为人民群众最强大的后盾。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针对万田乡4个村级组织涉黑涉恶事件,以整顿后进村党组织为抓手,果断处置从严问责相关责任人员17人,制定出台扫黑除恶“双十条”意见,一举扭转了扫黑除恶斗争面临的不利局面,万田乡由乱到治到美,实现了颠覆性改变。

△浙江日报报道衢州市扫黑除恶工作

       大力加强村级“领头雁”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全市77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完成“脱帽”任务,全部行政村实现总收入10万元、经营性收入5万元增收目标。同时,全力推进“两全”示范市创建,打造49条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20个文明城市党建示范区,培育形成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圈“十圈百点”布局,优化提升26个专班攻坚党建示范岗,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建强、全域提升。

       为破题新时代农村党员群众教育,按照“主题教育主阵地、乡村振兴主平台、基层治理主载体”的定位,覆盖全市全面开办乡村振兴讲堂1438个,依托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乡村振兴学院,与市广电传媒集团共建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把讲堂建在示范带,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特色人才,搭建起“五位一体”平台。全年,乡村振兴讲堂开课1.16万余场,参与党员群众76万人次,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带动增收2.6亿元,体系化推动乡村振兴。


      疫情防控期间,万田乡乡村振兴讲堂综合体还通过“阿里村播”,助力农户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首场百名主播卖货活动,2小时销售柑橘20万公斤,及时帮助本地农户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

招才引智

为衢州高质量发展汇聚人才伟力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

       去年以来,秉持“产业为王、人才为先”的理念,围绕市委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美丽经济幸福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深入谋划、制定落实“1+8”人才工作体系,打通部门、协同市县,合力集聚各行各业优秀人才。

       为破解衢州本地缺少高质量、高能级引才平台的难题,于2018年底谋划创建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仅一年多时间,就已构建形成“11N11”整体格局,建成5个研发中心、13个研发团队、8个特色分院,引进数字经济领域博士硕士人才120名,培育数字经济重点和示范试点企业117家,实施数字化项目121个,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业务收入103亿元。


       坚持筑巢引凤、打响品牌。指导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立足化工新材料产业优势,成功创建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发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飞地”作用引进高科技项目239个,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520余人。实施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发展计划,形成了万人规模的乡土人才队伍,打响“常山阿姨”“开化根雕师”等高薪草根品牌。深化人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实施“一站服务、一掌办理、一网整合”“三个一”的服务模式,让人才从“跑一次”变为“零跑腿”。

△六大“飞地”

△乡村振兴讲堂传授技术

△深化人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组织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砥砺前行,正在以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速推进“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加快实现衢州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