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

(拥有县级网站6个)

衢州党建

衢州市认真落实原省委赵书记批示精神一抓到底推进“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14 11:16:04

衢州市认真落实原省委赵书记批示精神

一抓到底推进“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

 

    今年以来,衢州市按照“低成本、易操作、可持续,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对“三民工程”进行规范提升和创标立标,在先期组织25个乡镇、104个村试点后,总结提炼并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了以“民情档案三张单(村情单、户情单、事情单)、民情沟通三个一(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沟通)、为民服务三平台(一线、一网、一窗口)”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三”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树创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衢州品牌。10月24日,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连日来,该市各级党组织以此为契机,精心组织谋划,强化推进举措,认真落实省委赵书记批示精神,在全市扎实推进“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

    一、强化领导,建立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一是领导带头推。为认真贯彻落实批示精神,市委书记陈新带头深入到“四挂五争先”第一书记工作法挂帅村,亲自指导,掌握进展情况,提出示范村创建方案和意见;其他108名第一书记在一周内先后赴挂帅村督查指导“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反复强调标准化建设的内涵、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做到责任讲明、要求讲清、政策讲透。二是上下联动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整体推进。市、县两级组成“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42个专项指导组,分别联系104个乡镇(街道),先后三次轮回到各村实施“一对一”指导服务。市县乡分层召开督查推进会,组织学习省委赵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分析推进中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乡镇全部落实由党委书记、政工(副)书记、组织委员主抓推进工作,明确村级为实施主体,做到层层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目标。三是部门合力推。县乡两级建立“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整合纪委、政法、农办、农业、档案、电信等单位资源,统筹民生服务、综治维稳、平台建设等工作,实行统一台账记录、统一网格体系和统一运行制度,合力解决资源浪费、效率偏低、职责交叉等问题。市、县落实挂联单位158个,并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联系村提供支持,形成推进“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严格执行,打造全市统一的工作标准。坚持落实“三个三”标准,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一是强化标准引领。针对少部分村民情档案资料仍然复杂繁琐、内容五花八门、民情沟通不够固定等标准执行不严问题,市级层面下发《“三民工程”“三个三”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并以月为单位下发《三民工程下一阶段工作要点》,对标准化建设每一块、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标准和流程进行再明确,“手把手”指导乡村两级对标操作、创标争先。全市确定15个乡镇(街道)、68个村为今年示范点创建单位,引领推动面上工作。二是强化业务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市里采取专题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对“第一书记工作法”151名挂职干部进行业务辅导;县乡分别举办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员,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网格员、档案员、代办员等对象“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专题培训班,使他们知标准、用标准,提升了操作技能。全市累计举办“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专题培训110期(次),172名组工干部成为标准化建设讲解员。三是强化督查指导。市县两级常委、组织部长带头采取暗访、夜访等形式,不打招呼、不搞陪同,直接深入村办公场所、农户家里了解“三民工程”标准化知晓、执行等情况,对发现问题的亲自反馈乡镇党委书记。组建市县乡三级督查组和交叉互检组,定期组织互看互学活动,动态开展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并进行列队排名,对进展靠后、存在问题、标准执行不力的乡镇主要领导,由各县(市、区)组织部长约谈,确保执行标准不走样、不打折。

   三、激发活力,开创百花齐放的工作局面。本着为民服务这一核心,鼓励各地在规定动作做到位的基础上,创新提升、自创特色。一是促进民情档案实用化。引导基层干部对常规内容和实用信息同步掌握,注重加强民情档案信息的分析研判和综合运用,重点关注信访对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党员群众等特殊群体,激活“死档案”服务“活民生”。如,江山市利用民情档案信息,专门创建农村在外能人信息库,建立“十大知晓平台”,发动在外能人支持家乡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二是促进沟通形式多元化。拓宽沟通渠道,运用民意征集箱、“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网络党支部、网上村两委等平台,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扩大沟通对象,延伸到寓外人士、在外流动人员等。丰富沟通方式,把党员学习、工作质询、政策宣传、文化娱乐、好人好事评选、弱势群体帮扶等融入到沟通活动中,让民情沟通更加贴近群众,更为喜闻乐见。三是促进服务团队特色化。在县乡两级,以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为主体,组建法律咨询、医疗卫生、农技服务、科技应用、就业创业等专业服务团队;在村级,以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组建纠纷调解队、抢险救灾队等基层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常态化、特色化的便民服务。目前,全市打造了阿毛电力服务队、老娘舅纠纷调队、科技大篷车等76支有特色、有影响、有口碑的“品牌团队”。

   四、突出评价,形成群众为先的工作机制。一是让群众知晓,提高认可度。建立上下互动、点面结合、村户一体的宣传机制,市县两级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全部开设“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专栏,在《衢州组织工作》设置专刊,举办新闻发布会和座谈点评会,广泛宣传“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全市村级活动场所以“三民工程”标准化为主题统一设置,在醒目位置摆放“三个三”操作流程和服务指南;逐户上门发放“三民工程”便民服务卡;在村务公开栏、乡村主要道路、村民集聚场所等,运用横幅、标语、灯箱等形式开展宣传,进一步提高村民群众知晓率,营造浓厚氛围。二是让群众评价,提高参与度。健全以群众为主的日常评价和年度评价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日常工作中,直接由被服务对象对“一事一表”办理情况给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价结果。年底,结合“双述双评”,组织辖区党员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对象,通过座谈了解、集中会议、问卷调查以及随机入户走访、“网上海评”等方式对本乡镇(村)“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给出总体评价,评价结果与乡村干部考核评优、激励奖惩直接挂钩。三是让群众得益,提高满意度。以群众满意、受益、得实惠为宗旨,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民生事项经费保障等机制。“第一书记”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带头帮助挂帅村实施“壮村富民”工程,推进“一村一品”行动计划,42%的村形成产业品牌和规模。市县两级部门每年帮助挂联村联系项目不少于1个、提供帮扶资金不少于1万元,促进村级发展、农民增收。市县每年累计落实“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专项经费2150万元,专门用于运行保障以及解决群众要事、急事问题,让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