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党建

溪畔涌来“新居民”——“乡村振兴衢州行”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17/11/16 9:59:32


  庙源溪和石梁溪是柯城区的两条主要溪流,分别有十多公里长。近年来,经过生态修复整治和“一村万树”活动开展,两溪面貌焕然一新,如少女浣纱的玉带,从北部山区曲折蜿蜒、相伴相随汇入衢江信安湖。区委区政府又有意识地进行项目布局,择婿待嫁,一下子资本与人才蜂拥而来,成了沿溪村庄里的“新居民”。

  11月8日,我们选择“两溪”边的两个村探秘。沿庙源溪溯溪而上,绿道伴溪而筑,堰坝画龙点睛,溪水清澈见底。

  石梁溪

  “两溪流域优美的环境,就是让新主体来投资落户的,目前已落地项目20多个,其中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陪同的柯城区教体局干部项洪飞介绍,有一群“新居民”进来,沿溪村庄热闹起来;有了产业项目,带动了周边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乡村振兴得先振兴人。车到我们要去的第一站——庙源溪源头九华乡新宅村,在“圃舍·源溪”民宿门前停下,项洪飞说,里面是老乡政府,现在租给一家外来民宿企业,能人来了,人气也上来了,今年9月开业,每晚住宿价格在580—1280元不等,周末常常爆满。

  经营这家民宿的“新居民”何加顺介绍,选址这里,是为了配套大荫山丛林穿越项目,筛选、改造周边农户空房变民宿,由他们代运营,农民收租金。

  说到衢州市田园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大荫山丛林穿越项目,村支书郑金财打开话匣子:“以前我们守着大荫山几百亩树林没钱赚,现在山林租出去搞体育项目增收,村集体每年就有6万元收入。”

  紧接着,郑金财和村妇女主任郑根仙,你一句我一言地介绍起来:“来大荫山玩的人很多,有时把路都堵了”“现在村里有3家高档民宿、8家农家乐”“参建大荫山项目时,就有几十个村民回来。现在在这些项目里做保安等服务工作的村民,加起来也有20来人”“原来我们村是空心村、空壳村,老人、妇女、小孩守村,没什么经济来源,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少了,外来打工的多了”。

  “对,民宿里就有5名外来打工者。”何加顺指了指自己笑着接话。

  庙源溪鲶鱼湾

  出了民宿后门,就是庙源溪,顺溪而下,溪畔层林尽染。一个“U”型弯后,溯石梁溪而上,来到第二站——石梁镇黄茶村,看见一片开阔橘地。只见地里垒起大间距高垄,垄上种着橘树。“这种种法倒是新鲜。”项目示意牌上写着“农法自然(衢州)柑橘生态园”,投资主体是农法自然(浙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公司将借助完善的生产、技术、销售体系,以与衢州橘农长期合作共赢为目的,力争把衢州椪柑做强做大。

  “这里原来是一片220亩的抛荒地,没人管的橘园泥土里连蚯蚓都挖不出。”项目负责人陈林,指着用保护膜覆盖着的田垄说,“我们改良了土壤,筑起了高垄,垄间还要种上草,用于护坡沤肥,另外,大垄间也是为了增加通风性、采光率和便于机械化操作。我们只种衢州椪柑,而且要种出档次、卖出价格,重振衢州椪柑品牌。”

  陈林介绍,公司总部在上海,投资主旨就是振兴传统农业品牌。选址石梁溪畔,做起“新居民”,就是因为看中了这里良好的招商、生态环境以及衢州深厚的柑橘产业基础。“现在公司已有11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在这里,等我们一千多亩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过来。”

  夕阳西下,溪水泛着迷人的金光。回程途中我们看到溪两岸又多了许多摄影爱好者,他们纪录下两溪美景的同时,也在纪录着一个乡村振兴战略的衢州实践。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再造乡村活力,最终落实在“人”身上。如何吸引人才?如何让能人回来参与家乡建设?这是振兴乡村需要解决的主体要素问题。近年来,柯城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践行“两山”理论,从抓生态环境入手,变不可能为可能,恢复了“两溪”,美化了“两溪”,续而通过项目的布局和注入,引入资本和创新元素,依托山林、柑橘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集聚了人才,回归了能人,为振兴乡村奠定了主体基础,其法可鉴,其效可追。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记者 杨林涛 徐双燕 报道组 周洲 责任编辑:毛利霞